top of page

IBM「深藍」v.s. 棋王

IBM簡介(Wikipedia)

    1997年5月,IBM超級電腦深藍(Deep Blue)打敗當時的世界西洋棋棋王Garry Kasparov,而Kasparov曾經誇耀自己絕對不會輸給一台不會思考的機器。1996 年,IBM開發了專門分析西洋棋的超級電腦"深藍" (Deep Blue),其功力已進步到每秒可計算 1億步棋,直接向當時的世界棋王 Garry Kasparov 挑戰,經過長達八天的比賽後,Kasparov 以四勝二負獲勝。Deep Blue落敗後,IBM 研究團隊並不氣餒,反而積極進行改良,隔年再向棋王挑戰。此時"深藍"的功力倍增,每秒可計算2億步棋。雙方血戰九天,結果改由"深藍"以三勝二負一和的 成績打敗棋王,成為首台擊敗人類冠軍的電腦。

棋王Garry Kasparov(Wikipedia)

參考自:台灣IBM

Deep Blue(Wikipedia)

對決影片(youtube)

看完人機對決之後,未來資訊科技發展對人類之影響,試論之

    雖然電腦目前無法思考,但卻能存取大量資料與數據,更能快速查詢資料。人類製造了電腦卻被電腦給打敗,不是因為電腦真正學會了下棋,而是他的計算能力遠大於人類,它每秒可計算2億步棋,嘗試過所有的可能性。現在的生活中我們仰賴資訊科技,更難以離開電腦,電腦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,科技建立了電腦之間的網路。隨者資訊科技的進步,人們將不段的將複雜、難以記憶、計算的東西交給資訊科技處理,如此過分的依賴,如果有一天,當它們管理不當或遭到破壞時,後果將不堪設想。

對於影片中使用何種資訊科技之技術,試論之

     根據當時比賽時紀錄,IBM的團隊是有隨時修改Deep Blue的程式,對棋王當下的棋風和想法做調整。並且,IBM團隊更有棋王過去的對戰棋譜,可以分析出棋王的棋風,而棋王卻不了解深藍的一切。雖然當時沒有"Big Data"一詞,但這種利用大量數據與資料去計算的技術,確實跟現今的海量資料有幾分相似。

 

參考:絕妙好棋竟是程式錯誤,超級電腦深藍戰勝棋王的祕密

bottom of page